■本報記者 俞陶然
  科研院所有好的技術,卻找不到合適的企業合作;企業有開拓市場的需求,但缺乏科技創新資源。這種需求信息不對稱,是阻礙科技成果轉化的一大原因。今年4月以來,上海科學院、上海產業技術研究院推進“產研對接平臺”,組建技術經理隊伍,深入調研本市科研院所和企業的技術儲備和市場需求。
  昨天,在市科技黨委、市科委主辦的2014年上海市產研工作推進大會上,5個產研合作項目簽約。這些項目,都是今年上海產研院做“紅娘”的成果。它們有很大的市場潛力,有望在產業化過程中釋放出可觀的經濟價值。
  走訪30餘家單位找對接點
  要解決科技成果轉化中的信息不對稱問題,建立專業人才隊伍是一個關鍵舉措。上科院院長、上海產研院院長鈕曉鳴介紹,作為第三方社會化科技創新組織,上海產研院今年聘任了首批6名技術經理,並起草了《上海產研院技術經理管理辦法(稿)》。隨後,按專業領域將技術經理分成幾個小組,由院領導帶隊,相繼走訪了五十所、上海化工研究院、上海輕工協會、上海普天新能源有限公司等30餘家科研院所、行業協會和企業,摸清他們的需求和對接點,並持續跟蹤服務。
  熊義華就是一名技術經理。曾在政府機關和投資機構工作的他,擁有轉化科技成果的經驗,併在投資和證券界積累了豐富人脈。“對於一項技術,我們會作技術評估和市場評估。在技術評估方面,我們的能力比大多數企業強。”熊義華說。
  鈕曉鳴表示,技術經理在產研對接平臺上“穿針引線”,可以發揮“一針引三線”作用:一引“技術線”,引導科研院所將比較成熟的適用性技術完整地溢出或轉化;二引“需求線”,引導企業反映真實的技術需求和轉化收益;三引“風投線”,引薦合適的風投機構,並影響帶動社會資金參與產研對接項目。因此,上海產研院將聯合市科委下屬科技創業、成果轉化、技術交易機構,繼續聘任有技術背景、懂市場、會管理的專業人才,擴大技術經理隊伍。
  “導電油墨”找到新市場
  昨天簽約的核工業第八研究所和盛利維爾(中國)新材料技術有限公司合作項目,是熊義華今年一直跟蹤服務的。4月,上海產研院領導帶隊到核八所調研,摸清這家新材料研發單位的“家底”。經過篩選,他們看中了導電銀漿研製技術。
  核八所所長周文彬介紹,導電銀漿俗稱“導電油墨”,這種漿料看上去像油墨一樣,能印在薄膜上,變成電線。通過網絡查詢、征求證券和投資機構意見,上海產研院團隊與多家候選企業接觸,最終促成了盛利維爾公司與核八所的合作。
  導電銀漿可做太陽能電池的電極,是太陽能電池製造的關鍵材料,目前進口產品占國內市場的主導地位。國產導電銀漿如在這一領域實現產業化,有望贏得巨大的國內市場空間和國際競爭力。因此,核八所高度重視此次簽約合作,將派科研人員進入盛利維爾公司,在那裡與企業員工共同搭建中試平臺。資金方面,雙方1:1投入。
  “如產業化成功,會讓核八所導電銀漿的銷售額翻一番。”熊義華說,“我們會繼續為該所找太陽能電池合作企業,不斷擴大市場。”  (原標題:為科研院所和企業做“紅娘”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lj43ljsuu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